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对近期土地调控政策进行解读时强调:各地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重点对囤地开发商进行查处。
综观国土资源部的此次动作,其背景是很明确的,在全国房价快速上涨给房地产调控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的时候,调控部门动用了各种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调控部门基本上达成共识:在保持18亿亩耕地的约束条件下以积极的土地供应政策来增加房屋供应量,进而以增加供应来稳定房价;另一方面是抑制投机性需求,提高房贷首付和购房门槛。
然而,自增加土地供应政策启动以来,房价仍在快速上涨,同时增加供应的土地被手中有大量资金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囤积。这样一来,有关部门利用市场手段来解决房屋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但政策却在传导时被开发商囤地行为所堵塞。
一方面是增加供给的政策执行受到阻塞,另一方面是需求旺盛(特别是投机性需求),也就是说,供给短缺的同时需求却膨胀,其结果必然是房价猛涨。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又经常捂盘惜售囤积居奇,所以在房价上涨的同时,囤地也日益增加,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的囤地数量高达8亿平方米,而这些囤地是不必付出额外的费用的。
因此,国土资源部的此次动作值得关注,特别是规定开发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这无疑将加快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速度以及存货周转,有效地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和捂盘行为。
严格执行政策在操作上还是有点困难,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摸清房地产开发商囤地情况,分清囤地的结构,也就是说分清楚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不能因为此政策的出台挤压了工业用地。摸清了囤地情况后,区别对待,严格执行,这样的话就不会“错杀无辜”,也会产生政策应产生的作用。
从政策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来看,房贷新政等抑制需求的政策出台,导致了购房者成本的直接上升,釜底抽薪一样将其购买力打压了下去;而物业税开征的预期也愈加强烈,房地产投资者将房子捏在手上的滋味有如烫手的山芋;而国土资源部整治开发商的囤地捂盘行为无疑将加速开发商的开发速度进而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这样,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房地产市场的高烧必然将退下来,只是这里有一个时间滞后性问题,这个时间我们预计是2010年前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出现拐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