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国家严而又紧的土地宏观调控形势,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向上积极争取政策,对内狠抓效能革命,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举措,紧紧围绕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一中心,克服困难,奋力拼搏,有力保障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用地需求。
“八方”入手办好今年事情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新政。先后出台了《关于工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合肥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其划分范围的通知》,2006年8月3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办理了符合协议出让要求的493余宗工业用地出让手续,补办了157宗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出让手续。同时,正在着手制定工业用地招拍挂程序,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全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清理闲置土地实施方案》,着手全方位开展了清理工作。目前我们正按国家规定,采取无偿收回、收取闲置费、限期动工等方式,对22宗、1600余亩闲置土地依法处置。
大力开展土地执法检查。今年我市“卫片”检查涉及土地289宗,共18404.4亩(其中占用耕地9379.2亩),其中,未报先用的有112宗,4632.4亩(其中占用耕地2286.2亩)。目前,已经基本处理到位。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和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活动。
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开工情况督查。在市政府领导下,采取按周调度、按周“销号”办法,开展了193宗工业项目用地开工建设清理,其中已有142宗工业项目在11月11日前开工建设。目前已督促开工110宗。
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整理。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共新增耕地近4万亩,完成了年度耕地“占补平衡”任务。通过新增耕地折抵和建设用地置换,申报折抵建设用地指标14620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7110亩。此外,争取国土资源部批准了我市申报的5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
继续健全土地交易市场。实现了全市经营性用地由市统一管理。统一了“141”组团内经营性用地上市审批程序和基准地价。通过举办推介会等宣传措施,全市共出让经营性用地67宗、4448亩,成交总价近76亿元,政府收益达46亿元,其中拍卖出让经营性用地46宗,拍卖供地比例达69%。
高效使用年度用地计划。本着优先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和节约集约用地程度高项目的原则,共分配用地计划32697亩,已申报建设用地36350亩。目前,已获国家和省批准14000亩,其中批准置换建设用地726亩。
深入推进矿产地质工作。编制了资源整合方案,重点实施了肥东县桥头集地区石料矿山企业整合,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编制了《合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理清思路做好今后工作
一是继续按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要求,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负责制,着手开展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确保全市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土地规划修编的新的部署和要求,对规划前期工作和大纲作进一步完善,做好被审查和认定各项准备。
二是继续坚持“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新政,创新工作举措,结合闲置土地清理和已批工业用地开工情况大检查,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确保在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用地支持(其中工业投资按450亿元计算,力争供应工业用地1.8万亩)的同时,坚持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落实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理顺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程序,保障“工业立市”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
三是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尤其要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并在省厅支持下,积极争取外购一部分新增耕地指标,确保全年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
四是按照“总量控制、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的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出发,继续健全土地市场交易制度,规范经营性用地供应程序,加强全市土地市场集中统一管理,合理调控经营性用地供应数量和供应结构,启用“141”组团范围内新的基准地价标准,推行按楼面地价交易,提高“政府拆迁、净地拍卖”比例,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管理水平,确保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
五是积极适应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在落实好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各项要求的同时,严肃查处、曝光一批违法用地、违法采矿、侵害农民利益的典型案件。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并实行全市统一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全面建立失地农民社保制度,确保土地征收行为合法规范,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和谐社会发展建设。
六是结合国家在我市开展“金土工程”试点契机,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资源大调查,做好全市地籍基础工作,推进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结合工业用地最低价出让标准,尽快完成地价动态监测和城市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确保全市地价水平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近期,重点要做好我市市辖区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的部级验收工作。
七是坚持“依法行政”和“效能建设”并举,通过深入开展“查摆找补创”活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窗口办理、限时服务制度,开辟“绿色通道”,适时组织开展现场服务,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等措施,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水平。
八是继续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建设,保障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健全局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轮岗、交流、培训,实行“柜员”制度,全面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机关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