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高门槛———临港型工业发展新亮点
“七八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不要说道路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就连房子都没有。”面对厂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运输管道纵横交错的3平方公里化工园区,昨天下午,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正秋这样说道。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水洋的一个小化工厂,1999年搬到这里。“当时叫川南化工区,现在正式叫法是浙江省化学原材料药基地临海园区,我们公司是最早搬进来的一批。”章正秋记得很清楚,当时买了30亩土地,投资建设、生产。
公司主要生产染料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液晶材料和医药材料上面,技术要求非常高。由于经营得当,公司摒弃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微弱、污染重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创新,短短8年时间,迅速发展腾飞。2003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亿元,2004年和2005年维持在1.6亿元上下,2006年为2.7亿元。今年1—10月,营业额3.5亿元,上缴税收4000多万元。企业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染物中心”等称号,并通过台州市企业生态化验收和浙江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
章正秋满怀信心地说,今年公司在浙江省化学原材料药基地临海园区又拍得196亩土地,公司计划投入5亿元,打造液晶材料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基地。
永太公司是园区内的先头兵。自2003年开始,华海、东方、海翔、新华等一批大企业进驻园区,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与临海东部区块管委会签约。面朝大海的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这只是临海东部区块20平方公里沿海产业带的一角。去年10月召开的临海市十二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临海东部区块的使命是创新管理体制,强势开发,确保实现“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再造一个临海工业”的目标。东部这块曾被戏称为“黄泥海岸”的寂寞土地,如今正涌动着工业发展的大潮,渐渐成为众所瞩目的“黄金海岸”。
临海只是个例,近年来,台州全市各地兴起了建设沿海产业带的热潮。2005年3月,位于台州市区东部的总面积148.8平方公里的滨海工业区块正式启动,它将被打造成台州未来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和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龙头”;2006年11月,历时6年多、总投资4.5亿元的温岭东海塘围涂工程胜利合龙,36.42平方公里的“沧海”变成了“桑田”,如今,温岭沿海产业带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在玉环,昔日荒芜的滩涂,如今被推平填实,成为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工业区,隔海相望的座座半岛,在一座座的跨海大桥连接下,联成一体,由滨港工业城、漩门工业城、大麦屿经济开发区组成的沿海产业带,成为了玉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对于老工业园区,台州沿海工业园区有着明显的特点。各个工业园区起点高,各项基础设施现代化,各种运输管道和道路统一建设,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入园门槛也高,一般效益低下的中小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章正秋说,园区内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考核要求,环保措施等各项指标跟不上的企业,就面临着被淘汰和兼并的危险。
园区引进的企业性质相近,竞争力强,特征明显。而且,注重环保,把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
总之,沿海工业园区是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地方,必将是台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港口物流现代化——沿海产业带发展新引擎
“城以港兴,港以城活”,台州要成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实现经济从“内陆时代”向“陆海联动时代”转移,成就一个“海上台州”,发展港口物流业已被提上议程。
“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吞吐量51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8.3%,其中矿建材料155.7万吨,煤炭175.7万吨,钢铁28.8万吨,机电产品125.6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可突破1050万吨,创历史新高。”玉环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国良说,港区内贸集装箱航线于今年6月正式开航,大麦屿港现正迈向“三港一中心”———集装箱支线港、大宗散货中转港、台贸港和港口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供应链中众多环节都发生在港口,并通过港口的功能来实现。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对沿海主要港口、内河航道的基础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加速港口一体化进程,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按照建设现代化大港口的要求,对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等六个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快开发,形成了以海门港区为中心,玉环大麦屿港区和三门健跳港区为两翼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台州港。
对此,市港航管理局运输管理处处长徐深华表示,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物流化的港口不再是只有货物装卸的简单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技术,将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汇集到港口,并将货物转运到海外或内陆的广阔腹地去。
“而台州港腹地经济又主要以台州市为主,以长三角经济圈、温台沿海产业带为依托。随着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集疏运条件的改善以及泊位能力的增加,腹地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浙江中部、浙闽沿海、金温及浙赣铁路沿线部分地区,这些都将成为台州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目前台州港已初步形成以能源(煤炭)、矿建运输为主、兼顾其他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的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台州港港口吞吐量共完成2507.19万吨,同比增长27.15%。预计今年全年吞吐量在3400万吨以上,集装箱5.6万标箱。
根据台州港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新增各种吨级泊位110个,其中7万吨级泊位3个,5万吨级泊位2个,六大港区新增货物通过能力3380万吨,等到2010年,台州港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将达到4794万吨。
港口兴,则台州兴。如今,放眼台州港,这片沉睡多年的海域已经被唤醒,壮观雄伟的港口,犹如艨艟巨轮,正承载起“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梦想驶向远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