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脚步让地处中部的河南获益匪浅。但随着项目一个个摆进,土地供应愈发紧张的局面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毫无疑问,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对于河南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至关重要,必须坚决把耕地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贯彻好。那么,怎样打破土地“瓶颈制约”,在用地和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左右兼顾的路子呢?沁阳市盘活闲置厂房、闲置土地的做法可资借鉴。该市建立了闲置厂房和可利用存量土地档案,统一收购储备、挂牌拍卖出让,使闲置厂房变成了“香饽饽”。今年以来的77个新上项目,都“抢着”入住昔日破产、闲置企业占地。通过集约利用土地,沁阳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连续十年耕地占补平衡。
闲置厂房的再利用,不但能够节约土地,盘活了存量资产,而且为入住企业节省了大笔前期建设费用、缩短建设周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各地都有不少原属国有、集体的企业改制后留下的闲置厂房,一些工业园区内也有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停产的企业厂房闲置。用好、用活这些“边角料”,就能做出一道活色生香的经济发展“大餐”。在盘活闲置厂房的工作中,当地政府大有文章可做。像浙江省宁波市,就建立了闲置厂房信息库,除常规的厂房面积、地址、租赁价格外,甚至连变压器容量、是否有电梯、适合行业以及周边配套产业等内容都应有尽有。
相信经过合理开发和“梳洗打扮”,闲置厂房这些“旧瓶子”,必将盛装越来越多飘香的“新酒”,成为新的引资“红娘”,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生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