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招拍挂“6·30”大限刚过,国土资源部便紧锣密鼓启动了全国工业用地指标控制情况调查。
7月2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调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03号),表示将对天津、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等部分省市工业项目用地指标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检查的目的,一是检查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二是为实施3年多的控制指标内容修订工作铺路。
这次的调查内容包括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管理经验、突出问题等,并提出修订全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强化控制指标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相关省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7月20日以前全面完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调查任务,上报调查报告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调查汇总表。国土资源部还将选择部分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据业内人士分析,工业用地近期成为国土部门管理检查的一个重点,其目的是实现工业用地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这是国家实施的最严格土地制度的根本性要求。同时,工业用地升温,以及以工业项目为名圈占土地实际进行住宅项目开发等现实情况,也是国家严控圈占工业用地的重要原因。
据悉,近期活跃在上海工业地产市场的海外资本,大多是一些国际工业物流地产巨头,包括澳大利亚嘉民集团、美国普洛斯、新加坡丰树、腾飞集团、AMB以及卡特彼勒、日本新熙地株式会社等。
尽管竞争激烈,但中国的工业地产前景仍被外资看好。
全球最大的工业地产集团嘉民集团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范文浩坦言:“尽管竞争加剧,但中国市场很大。中国的市场让人兴奋。”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压力,很多时候并不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工业项目用地指标控制的。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工业项目用地指标控制要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用地都有严格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一般只看申报材料,不可能每个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都进行审查,这就给地方政府留下了‘空档’。”
国土资源部在各地检查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工业地产项目“暗度陈仓”,以工业项目为名圈占土地实际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除了工业企业,发现工业项目用地这一获利机会的还有谙熟此道的房地产开发商们。甚至在游戏规则改变以前(今年7月起国内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一些开发商就为自己留足了后路。前些年,许多知名开发商或大张旗鼓或不动声色地购入了大量工业用地。
尽管这些开发商看起来对工业物业投资前景很有信心,但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商住产品开发。开发企业一般是提前低价储备规模可观的工业用地,但又不急于开发,待时机成熟后,再施展手段将其部分或全部转换为商业或住宅用地。一般来说,开发商只需按当地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增补地价即可,而不需要参与公开市场的高价拍卖。
据了解,北京顺义区、怀柔区和通州区的部分一级开发项目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以一级开发的名义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意向,当地政府把土地以工业用地的名义给企业,企业在做一些工业旅游等项目之外,房地产开发是其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与屡屡拍出天价的商业、办公和住宅地块相比,工业用地物美价廉,升值潜力大,多拿些没坏处,进可攻退可守。”一位曾向多家开发商提供土地顾问服务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最重要的是,以眼下各个城市市区扩张的速度,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块规划转为商业用地的可能性相当高,这可是一桩比光卖房子更赚钱的生意。”
“但是,工业用地招拍挂、最低出让价格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以及工业用地大调查的启动,正在为工业用地监管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可以预计,将来擦边球越来越难打了。”上述业内人士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