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近期发布报告《内地加工贸易政策对香港的影响》指出,超过1万家在珠三角投资的港企可能停产或收缩。
此次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对加工贸易,特别是广东的加工贸易可谓是一个非常承重的打击。几万家企业受影响,有一万多家要收缩或停产,另有37.3%的港企准备迁出珠三角地区。笔者是工业地产的从业人员,自然首先就想到了这项政策对广大厂房中介的影响。恐怕这项政策的实施,也会使厂房中介面临一个漫长的寒冬。厂房中介行业的洗牌也将会被催化加速。
这说起来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笔者觉得下面还必须要诠释一下加工贸易新政。笔者昨天和一位厂房中介公司的中层业务经理谈到加工贸易新政,他居然说不知道。他更不相信加工贸易新政会对他正在从事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几天我们业绩好的很,刚刚签了一个十几万的大单!”他得意洋洋,对笔者的观点嗤之以鼻。
为降低贸易顺差,商务部于7月23日出台加工贸易新措施,宣布将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的商品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并对其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该政策8月23日起正式实行。
这应该是这些加工贸易企业背上“最后一根稻草”了。(笔者不再赘述加工贸易新政的问题了,网上大量报道,可去查阅。)
事实上,国家出台这个政策除了降低贸易顺差外,最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加速。这些被限制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是“两高一资”的企业。
而加工贸易企业在广东出口的比重却一度达到80%以上,现在也还维持在60%以上。在广东近几年已经目前,投资开办的中小加工企业还是以加工贸易为主。
这些加工贸易型的小企业,投资规模较小、污染大、科技含量低。在珠三角这些发达城市里,也是不受政府重视和欢迎的。政府不可能专门给这些企业立项划地,甚至都不接待这些客商。也正是因为此,才有了厂房中介的市场。事实上,随便打开哪一家厂房中介客户数据表,你都可以发现,厂房中介服务的客户基本上80%都是做中小规模加工贸易的,他们大都采取租厂,厂房面积多在1000—3000平方左右。
这项政策的实施,影响的绝不止是那些正在运营中的加工贸易企业。对于那些揣着资金准备在珠三角投资加工贸易的投资商来说,这无意也是一记重击。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必然进入投资观望期,事实上前几天报道,广州今年上班的的制造业投资已经同比下降了三成以上。而且根据目前的政策形式来看,这些观望中的加工贸易投资,可能永远也不会再投进来了。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国家对加工贸易商品的限制政策会越来越紧缩。这些预期的投资最终会转投其他行业或是投到内地去。
对于珠三角的厂房中介来说,这绝对不是好消息。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制造业投资总量,可以预料到的是必然会有所下降,这直接意味着厂房中介市场利润空间的缩水。最要命的是这些进入观望期的加工贸易投资商,正是大多数厂房中介的衣食父母。
所以说厂房中介可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寒冬并不是危言耸听。那些已经做出品牌,业务结构多元化的厂房中介的境况可能会好点。而那些规模小、无品牌,一直在为那些厂房面积需求小、污染能耗大的加工贸易投资商服务的小厂房中介,麻烦就比较大了。如果说的夸张些,恐怕在这个冬天里会冻死一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