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加强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率比“十五”期末要提高50%以上,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地耗水平比“十五”期间要下降40%左右。
这一目标来自于上海市政府网站昨日公布的《上海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同时还提出,到2010年,上海各类项目用地定额标准体系及评估考核机制基本建立。
控制新增用地
《规划》认为,从长远看,资源环境已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刚性约束。从土地资源消耗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看,“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因此,《规划》对中心城区、郊区城乡体系建设、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居住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都制定了具体目标。
其中,对于工业用地的调控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一个重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仓储用地总量控制在1000平方公里以内,新增工业用地控制在70~8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提升到3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
“十一五”期末,全市工业仓储用地地均产出率从2005年的18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7亿~30亿元/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单位用地产值达到55亿元/平方公里以上。
另外,在全面推行六类经营性用地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出让。
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建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用地定额标准由按需供地向按标准供地转变,将有利于上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范和节约。”对于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出让,他认为,这将使得工业用地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也将促使工业地产价格上扬。
还有,《规划》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的生态房型和紧凑用地的中小户型住宅建设,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配套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其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确保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占新审批新开工商品住房总面积的7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