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首页 | 财经资讯 | 招商引资 | 商用地产 | 商铺商厦 | 总部基地 | 旗下工业地产网站:中国厂房超市 上海厂房出租网 上海厂房多国语言版 工业房地产测评研究中心
上海厂房出租,厂房仓库出租
网站首页
厂房租售
求购求租
厂房地图
厂房资讯
物流仓库
工业用地
百 晓 堂
免费发布
·浦东新区厂房 ·奉贤区厂房 ·青浦区厂房 ·嘉定区厂房 ·松江区厂房 ·闵行区厂房 ·宝山区厂房 ·南汇区厂房 ·金山区厂房 ·中心城区厂房 ·其他地区厂房
您的位置:上海厂房招商网 >> 厂房资讯 >> 正文内容
2007年地交会:“造地”再掀“土地”话题风暴
上海厂房网 2007年08月07日11:07 焦点房地产网
随着,国务院在第十届全国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围绕保护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的总目标。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央的决心是坚定的。18亿亩耕地的底线能不能守住,土地关系到民族安危、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日前,“2007中国地交会”的“造地”概念首次在京城唱响,城市发展需要土地,土地从何而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首次直击“土地资源”矛盾,“土地”话题受到强烈关注。 

坚守耕地红线:集约、节约土地 

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原国家土地局局长邹玉川在主题高端论坛上表示,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土地发展的大趋势。要认真落实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切实加强城市用地审批方式的调整和管理,遏制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改革20年来,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以土地换发展造成的大量土地浪费的用地模式中走出。改变三个方面:一是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造成的土地浪费,二是闲置土地和大量的低效率利用土地,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老化,生产力水平衰退,造成土地利用和产能低下。在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就会有用不完的土地。 

集约、节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坚决而光荣的任务,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共同任务,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的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文件的精神坚持从严从紧,加强土地审批管理,把好土地闸门,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成果,特别是清理整顿开发区的成果。 

区域发展:应增加生态用地分类 

中国土地学会秘书长黄小虎认为: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应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很多地区的管理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应从适应整个形势的变化做适当的改革。土地利用规划应增加一个生态用地的分类;若干类的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应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区域发展应多方位考虑:运行机制、指导思想、战略安排和各类规划,以及土地收益分配、征地拆迁、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地价、税收、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财政的转移支付等因素。在整个区域发展战略与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关注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应在资源补偿、生态补偿的问题上加以落实。要有一个机制,应对土地上游、中游、下游的受益地区和人群作出规定:谁受受益,谁给予补偿。这种补偿不仅仅是造地费或土地出让金的补偿,还应增加资源补偿、生态补偿。 

目前,我国土地的分类是:建设用地、农用地,而没有生态用地。如果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中增加一个生态分类,新农村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就可以用于生态建设。而不仅仅是用于农田整理或“造地”了。另外,用土地换社保,只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解决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留地政策是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城市文明、享受工业化文明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使得农民的长远生计得到保障,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当中去。至于留地是国有的,还有继续保持集体的,都可以继续探索。 

改革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党组成员蒋省三指出:优化区域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土地一直以来,都是高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中心起点。他认为,应强化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弱化政府对土地积极市场的垄断。保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利,改变工业用地比重过高,城市用地比重不足的格局,匹配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探索农民与土地参与城市化、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促进土地更集约、更节约地利用。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必须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土地要素的角色和功能应该有所差异,所以中西部地区要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土地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应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国土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以《国土规划法》的形式予以确认,以此来统领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减少行政干预。 

记者后记—— 

据了解,“造地”就是“从土地中找土地”, 即通过对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理,用于新的建设项目,由此得出“用不完的土地”。专家认为“造地”有几种模式:一是从建设项目中“节”地,二是从土地整治中“找”地,三是从严管严查中“挖”地。通常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新的土地闲置,抑制土地浪费,加大补充耕地项目资金投入;盘活低效利用、空闲及闲置土地,为城市发展开拓新空间,杜绝“土地资源短缺” 。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缓解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不断补充耕地;通过节地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不断提高土地的产能,从而缓解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压力。 

因此,土地作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重要元素。城市发展、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安居民生等均依托于土地、受制于土地。正确的土地集约规划及利用,必然会在城市规划与运营、新农村建设、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住宅等方面产生新机遇和新模式。房地产业与土地运营模式及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国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机构、专业地产开发运营机构等不同主体的决策、引导、参与、探索和实践;同时,更需要媒体正确的舆论监督。
 
稿源:焦点房地产网
编辑:厂房招商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低价厂房
小面积或可分割厂房
单层厂房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发布 | 合作代理 | 企业E化 | 联系我们
? 1999-2006 上海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