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形成机械、冶金、轻工、化工4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支柱行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5户;主要行业技术装备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创30个左右的中国名牌产品,骨干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建立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安徽将从六大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做强优势产业。汽车、工程机械、电器设备等产业,安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行业将是安徽重点推进的目标,下一步将做大做强;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大力发展的范畴之内,电子信息、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也被列为重点,力争“十一五”末,这些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长值的比重达到40%。
二是推进“三大城市群”。为改变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较短的现状,“十一五”期间,安徽将以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建设为牵引,积极打造产业密集带,把合肥、沿江和沿淮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煤电产业基地。
三是打造安徽的工业航母。在“上大扶优”目标下,安徽将加大扶持和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培育更多的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并加快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以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
四是向科技创新要效益。按照创新型安徽建设的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层次。
五是加强节能减排。对于钢铁、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安徽将同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特别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环保市场准入的门槛,对“节能减排”不达标者,土地和信贷将一路红灯。
六是降低工业化“成本”。对于与工业息息相关的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安徽将优先发展,并着力培育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信息咨询、技术教育、金融保险、仓储服务和售后服务业,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