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人均耕地已减少到1.4亩(0.09公顷),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再加上房地产项目与工业园区对建设用地强烈需求的拉动作用,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价格不断攀升。
当前中国地价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取得成本,这包括给予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以及给予城镇居民的拆迁费用;二是开发成本;三是政府收益,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以及政府以出让金形式获得的土地纯收益。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中国土地调控新政正式出台,土地“闸门”将进一步收紧。由于房地产用地的征地成本的上升是通过政府减少收益来平衡的,所以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与目前水平将基本持平;工业用地则不同,受此影响最大,预计土地价格将提高近50%。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甘藏春日前表示:“如相关措施全面推开,征地补偿安置费将提高1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将提高1倍,城镇土地使用税将提高2倍,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也将有所提高。我们进行了测算,地价总水平将增长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不同用途地价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基本持平,小城市有所波动;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将提高40%到60%,恢复到基准地价的水平。”
目前,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是按基准地价的70%确定的,而在实际操作中,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大量工业用地采用协议出让方式,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以更低的价格出让工业用地以吸引投资,甚至出现了“零地价”,造成了地价低估。
这次地价成本的提高,对工业用地价格影响较大。今后还将统一制订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使其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工业用地价格上涨已成定局。根据国务院新的要求,有竞争性的工业用地实现招拍挂后,将恢复到基准地价水平,相比原来的价格会有40%至60%的提高。
其实早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就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等19个城市组织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从一些试点城市的测算看,相关政策调整后,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提高,地方政府获取的土地出让纯收益在地价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地价的变动幅度是可以承受的。
尽管这次政策调整从理论上讲对房地产地价的影响不大,但有专家指出,在实际中还是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因为土地调控新政根本宗旨在于进一步紧缩“地根”,这将从预期上减少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目前可谓“闻风即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不有所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