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北部新区获悉,作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增长极的北部新区,将通过做大产出这个“分子”,通过集约用地缩小“分母”,使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超过80亿元!
增加工业用地“含金量”是北部新区一直追求的目标。去年,北部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达到60多亿元,在全国同类型的开发区中位居前列。但北部新区不懈与此,提出要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工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产出强度。
提高工业企业进入门槛,是北部新区做大“分子”的重要举措。据悉,北部新区将在清理和集成各项普惠、特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新的政策魅力,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来北部新区投资。同时,在引入工业企业时,单位面积产出强度达每平方公里80至100亿元,将成为入驻的硬杠子。其中,除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外,仪器仪表、风力发电等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引入重点。
此外,在寸土寸金的北部新区,以“星系列”为代表的楼宇工业,也因其用地少产出多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如占地仅50亩的“海王星”科技孵化大厦,就是北部新区发展楼宇工业的“标本”,其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仅此一栋楼的年产值就近40亿元。目前,北部新区已建成的产业楼宇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今后5年内将力争形成700万平方米的规模,以吸引更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企业落户,实现产出高、用地少的目标。
据了解,通过以上措施,到2012年,北部新区内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软件及外包产值将占全市的一半,建成以IT、仪器仪表、新能(光)源等为主的高新技术孵化及制造基地,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市的20%;同时,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含金量”也将超过80亿元,并努力达到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