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天津的土地市场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火爆,尤其随着“招拍挂”制度的深入实施,天津“地王”的纪录也不断的被刷新。但进入2008年天津土地市场喜忧参半,08年7月份前成交地块数量逐渐走高,后期表现乏力,工业用地占据较大份额。
2008年1至10月份天津共成交地块379宗,成交面积总计为3178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为353.4亿元。至目前为止地块数同比增长了104%,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了93.6%,成交金额基本持平。
房价的不断走低,一方面让许多准备购地的开发商降低了市场预期“望市兴叹” 、“左右为难”;另一方面,令高位拿地的部分开发商“身累心也累”;还有就是处于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开发商更是“一筹莫展”。做为房地产链中的第一环节土地市场可谓“步履维艰”。
市区仅占2% 农村包围城市
可以明显看出,2008年前10个月中,非市内六区地块成交总面积占据总体98%的份额,其中,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和远郊五县分别成交113、97和156宗,土地成交面积分别为849、1039和1230万平方米,分别占当年全市土地成交面积的27%、33%和38%,市内六区仅占2%。天津的城市化进程十份快速,环城、滨海、远郊区县土地市场已形成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市内六区的土地成交平均单价明显高于其它区域为14417元/平方米,环城四区为1625元/平方米,滨海新区为801元/平方米,五县最低为367元/平方米。
随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供给弹性的逐渐减小,需求弹性的逐渐加大,导致平均价格不断的被刷新,中心城区的土地出让价格节节攀升,同比上涨96.7%。也基于这种供需矛盾,开发商把目光投向中心城区以外的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和五县。环城四区、滨海地区和五县逐渐在土地出让市场中承担起重任。
工业地用途井喷
土地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混合用地(包括居住和商业、居住和工业、其它混合用地等)和其它用地(包括仓储、教育、科研、体育、军事用地。
从图上可以看出,2008年工业用地实施“招拍挂”的第二年,工业用地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为190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595%;混合性用地则同比下降68.6%为236万平方米,这种混合型用地主要集中在环城四郊商业服务设施薄弱区域,随着出让地块逐渐向环外延展,混合型地块将成为土地出让市场的主力;居住用地为67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2.9%,外围组团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为居住用地增添砝码;商业用地为32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77%,这点与中心城区金融城等大规模商业项目建设有直接关系。
开发区塘沽区东丽区成交三把尖刀
环渤海经济圈是国家三大经济圈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的重视,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心中的核心,滨海新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时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极。开发商对天津未来的预期较高,尤其是一些外地开发商纷纷看好天津,引起了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从土地成交可以明显看出开发区和塘沽区土地成交面积分别为511、416万平方米为全市之最,此外作为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东丽区也受益非浅,成交面积为463万平方米。五县由于大型居住区及工业用地的规划成交频频,市内六区则由于资源稀缺土地成交表现平平。
六月成交多奥运后表现平平
从成交地块的时间分布来看,6月份成交的地块数多,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出让人应当至少在投标、拍卖或挂牌开始日前20日发布公告,再需要10多天的进行招标、拍卖或挂牌,至少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成交,那么从图上推断出政府的供地计划中5月份最为集中,由于8月份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及随后的房价下跌、金融危机出现形成8月份以来土地市场高潮难现。
土地市场 这个冬天有点冷
今年,天津市继续加大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增加郊县土地供应量,减少中心城区土地供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在土地供应方面,08年呈现向外围和郊区发展的趋势,新增用地更多来自这些区域。外环线周边新家园、外围11新城及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将进入实质性投资开发阶段,这些区域的土地出让将成为2008年土地市场的新亮点。
2008年初在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央行调高准备金率的政策金融双重紧箍咒下,迫使开发商谨慎拿地。在成交地块中,只有少数地块的成交价是高于起始价,其它的都是以起始价格取得,没有竞争,没有增价。但随着金融危机、房价下跌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在一个“严寒期”的时候,天津土地市场呈现出“冬天有点冷”的状况,但政府拉动内需等政策出台,相信市场会转暖。在国家对天津发展政策的倾斜下各大的开发商还是很看好天津房地产市场,看好天津房地产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