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07年,入驻园区企业累计达到3111户,占年初计划2400户的129.63%,同比增长30.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7%;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4.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57.8%,同比增长161.9%,占全市的60.9%;
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67.8亿元,占年计划的111.2%,同比增长98.6%,占全市的38.59%;
完成工业增加值489.1亿元,占年计划的135.86%,同比增长103.8%,占全市的39.64%;
实现税收77.7亿元,占年计划的194.3%,同比增长102.3%;
累计安置劳动力41.7万人,占年计划35万人的119.1%,同比增长38.9%。
重庆深圳工业园
为了落实《关于加强渝深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通过多方努力,2007年4月19日,重庆深圳工业园举行授牌仪式,正式落户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该园是重庆承接深圳及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重庆深圳工业园的规划编制、产业论证、招商方案制作、首期用地调规和征地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
政策指引
——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在调研基础上,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制约渝东南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渝东南地区园区发展的建议。组织“渝东南”和“一圈”有关区县签订帮扶协议。
——颁布《促进“一圈两翼”工业园区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在“一圈”工业园区出资援建标准厂房,每年吸纳“两翼”结对工业园区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等方面,确定了结对园区之间的帮扶内容和措施。
——重庆市园区办与相关部门联合拟定了《加强工业用地管理的办法》,园区办将参与国土部门对工业用地指标的分配工作,加大对工业用地的调控力度。
——重庆市园区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色工业园区设立和拓展管理的通知》,重申了严格禁止园区设立,严格控制园区范围,严格界定前期工作内容,严格纠正违规行为,严格进行清理整顿,严格规范审批程序的六条规定,加强了园区的土地管理。
——拟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厂房的扶持政策。这一意见的出台,突破了过去标准厂房在营销预售、担保融资、建设许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大了园区标准厂房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
用地考核
为了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对2007年度园区土地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加了投产企业产出强度和产业聚集度等衡量园区用地效率的指标,作为评定十强园区的重要依据,大力倡导全市园区集约用地、科学发展。
取经
2007年11月中旬,重庆市工业园区促进会组织了茶园、晏家、西彭等12个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26人,赴上海、苏州等地考察了创智园区、昆山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全国知名园区,使园区人学到了经验,开阔了眼界。
企业用工调查
为了解决园区企业存在的用工难问题,发挥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作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作用,2007年8月下旬,对“一圈”内260多家非公企业进行了一次用工调查,重点调查了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和动向、在用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在生产生活和职业技能方面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等,为下一步定向定点开展就业培训,解决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的双向需求问题打下了基础。
网站和杂志
2007年,重庆园区网经过改版,关注度得以大幅度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网站点击率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已突破3万次大关。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宣传园区,宣传重庆工业经济领域建设成就,宣传重庆工业园区招商政策,发布相关招商资讯,搭建起全市园区对外宣传的桥梁。
《新园区》杂志的前期筹备工作完成,2008年1月创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