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用地难题,台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探索总结出12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一是低丘缓坡开发型。该市的黄岩经济开发区从2006年开始,在澄江、院桥、高桥、江口四个街道成片开发低丘缓坡1300亩,安排历史遗留工业项目80个,基本上没占耕地;下阶段计划在头陀、北洋中部开发区再开发低丘缓坡3000亩。
二是废弃盐田开发型。台州滨海开发区一期区块开发废弃盐田5095亩,吸收86家企业入园,其中29家已投产,32家企业厂房已结顶,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在废弃盐田上崛起。
三是空中拓展型。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借“天”生地,“长”高厂房,建造了全省罕见的21层主体厂房,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容积率从1.29提高到1.8,2007年产值达到1.7346亿元,亩均产值284万元,利税总额上升到2978万元,亩均贡献达48万元。
四是地下空间开发型。浙江元创橡胶履带有限公司立足有限土地,在地面高密度建造厂房的同时,向下挖掘5米建造一层地下仓库,地下建筑面积700平方米,2007年公司实现产值1.4亿元,亩均产出达777万元。
五是标准厂房型。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下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任务,鼓励社会资金和各类开发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利用村级安置留地和空闲建设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六是管理创新型。通过优化布局、功能整合、生产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浙江三鸥机械股份公司引进日本物流系统,腾出1万平方米的空地,节省设备200台,重新组织生产线15条,节约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
七是技术创新型。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目前共有50多个产品被列为省级新产品。
八是提高容量型。积极推进“零地技改”,通过厂房加层,提高建筑容量。浙江三鸥机械股份公司2007年拆除二期厂区单层厂房3180平方米,改建成五层厂房28180平方米,净增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节约土地37亩。
九是开发区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型。在推进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的同时,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开发区(园区)内的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
十是农民住宅“立改套”型。台州市路桥区积极探索拆迁新建型、整理改建型、合并组建型、移民迁建型等多种村庄整治模式,率先进行城中村“立改套”试点,规划在7个镇(街道)16个村,用5年时间建设12个套式安置小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与立式安置相比,节约土地926亩。
十一是企业闲置土地盘活型。采取政府督查、制定土地综合整治政策,通过限期开发、无偿收回、等价置换、调整项目、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盘活企业闲置土地。2007年全市消化利用历年批准农转用的建设用地供地29499亩,盘活闲置土地18宗10811亩,收回闲置土地15宗3276亩,收取土地闲置费79万元。
十二是村集体留地开发型。引导村集体拓宽村留地融资方式,采取合资合作、土地租赁、出让回购、以地换房等多种形式加快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