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市发改局负责人在全省发展改革研讨会上作关于加快推进海口产业转移承接地建设的汇报时指出,部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不高,办事效率低、审批周期长、互相推诿扯皮,问题经常议而不决,致使企业落户困难。
该负责人介绍,产业转移的动因是人力、土地等资源要素“综合成本”,而海口市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导致综合成本高于西部地区,加大了承接转移的困难。
据该负责人介绍,除上述困难之外,当前海口市承接产业转移还面临着几大压力:中西部地区竞争带来的压力、周边区域同质竞争带来的压力、实施优惠政策的困难、生产要素短缺的困难以及投资环境落后带来的压力。
土地能源短缺
该负责人解释说,在生产要素短缺的困难方面,首先是土地方面的困难。在近期之内,海口将面临工业用地短缺的问题,而且海口工业用地分布零散,无法规模化利用,要打造产业链齐全的专业园区十分困难。而中部地区纷纷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张旗鼓地打造出口示范基地,集中发展有利于企业综合成本的下降。
其次是能源短缺的问题。随着我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的实施,西部几个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省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省内供气、供电出现了阶段性的紧张,而且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投资环境落后
海口市的工业项目,从招商、立项、选址、规划到建设,各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企业在项目建设和正常生产运营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要通过各种审批环节。部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不高,办事效率低、审批周期长、互相推诿扯皮,问题经常议而不决,致使企业落户困难。
因此,未来的海口市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实施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对前来海口投资注册的外商,实行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优惠政策难实施
据了解,海口全市财政总收入中,上划省和中央的部分占62.5%。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几个共享税种中,除去直接上划中央部分,上缴省级70%,市级地方留成仅30%。这意味着,海口市级财政对企业补贴扶持的余地就小得多,海口市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周边市县相比缺乏吸引力。
与其它省份相比较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为了加大招商力度,相继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扶持措施,其优惠的涉及面和幅度都明显优于海口市。特别是“地产地销”优惠政策取消以后,海口在这方面的弱化程度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