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咸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园区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倍增的思路,按照“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沣河新区、泾三渭产业密集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 (高新区)、空港产业园、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武功台资工业园等“一地两区四园”为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各类园区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园区特色,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一、全市园区(一地两区四园)基本概况
截至2007年,纳入全市重点监测的“一地两区四园”规划面积231.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2.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58.87平方公里,占80.8%。共有934户企业落户园区,其中工业企业742户,规模以上工业125户,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各类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7个。园区吸纳从业人员10.2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3.7万人,占园区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多。园区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4.9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额为14.7亿元。园区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个,当年全部建成投产项目6个,实际到位外资金额为3201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02个,实际到位内资项目资金47.4亿元。
二、园区经济撑起全市经济“半壁江山”
2007年园区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多;其中企业上缴税金总额15.1亿元,来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5亿元,占园区财政收入的92.3%。园区工业总产值为3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二;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近三分之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园区绝对比重,为99.2%。主营业务收入为30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26万吨标准煤。出口总额达8357.6万美元。园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4亿元,其中企业资金占绝对优势,为1.1亿元,占总筹集额的76.50%,政府资金为1968万元;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3亿元,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224万元,专利申请数为47件,拥有专利数为100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0件。
从各类园区发展情况看,2007年泾三渭产业密集区总量排位靠前,其次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沣河新区、武功台资工业园。泾三渭工业密集区各类财税收入最高,达7.3亿元,占园区总计的44.7%;其次为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3.9亿元,占23.7%;沣河新区2.4亿元,占14.4%;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1.5亿元,占9.4%;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1.3亿元,占7.9%。规模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构成和最活跃的增长极,泾三渭工业密集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4.1亿元,占园区总计的42.5%;其次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20.2亿元,占19.5%;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17.5亿元,占16.8%;沣河新区12亿元,占11.6%;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9.8亿元,占9.4%。固定资产投资是反映各类园区持续发展的风向标,泾三渭工业密集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亿元,占各类园区总计的36.4%;其次为沣河新区32.2亿元,占28%;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31.6亿元,占27.5%;武功台资工业园3.3亿元,占2.9%;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3.2亿元,占2.8%;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2.8亿元,占2.4%。
三、2008年各类园区持续发展,建设步伐加快
2008年上半年我市园区工业、投资等各项指标呈现蓬勃向上良好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2.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额为31.4亿元,占28.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5倍;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2%上升到今年的43.3%,增长了7.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1.1%提升到今年的12.5%,提升了11.4个百分点。
(二)园区规模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呈现增长态势;在全市规模工业中所占份额加大。上半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为2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9.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6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60.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2.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个百分点。其中: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4.7亿元,泾三渭产业密集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2.9亿元,分别占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4.5%和54.7%,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5.3和0.5个百分点。
(三)园区企业效益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上半年园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1.6亿元,上交税金6.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7 亿元、1.0亿元,增长了32.2%、20.1% 。园区规模工业个数由去年同期的122家上升到今年的137家,增加了15家,而亏损企业由去年同期的34个减少到3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家,企业效益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