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责任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严把项目入区关;创新土地监察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管体系。
8月20日,笔者从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电视电话会议获悉,沈阳市沈北新区创新土地管理,走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得到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的肯定,并被确定为辽宁省土地管理长效机制联系点。2007年,该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亿元,是2005年的2倍;财政收入35.5亿元,是2005年的5.4倍。
为争创辽宁省土地管理示范区,沈北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高标准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在沈阳北部再造一座‘生态沈阳城’”目标,将新区1098平方公里土地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南部270平方公里蒲河新城重点搞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北部828平方公里重点搞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区撤销了所有乡镇工业园区,将产业项目集中到南部。
创新体制机制,向管理要土地。一是创新责任机制。新区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把土地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成立项目审核领导小组,严把项目入区关。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对投资5000万元以下、工业用地容积率1.0以下、投资强度每亩200万元以下、投入产出比2.0以下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三是创新土地监察机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土地监察网络,将土地监管关口前移,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形成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发展工业地产,向空间要土地。为发挥集聚效应,新区以政府和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建设5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研发楼宇。目前,已建成辉山中小企业创业园等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引进企业400家,带动企业投资近百亿元,容积率达1.4,节约土地50%。近期,北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近30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1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