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沉寂的土地市场,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复苏的“萌芽”,则出现在工业用地市场。根据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1个月,我市出让的工业用地就有9块,已超过了去年1~3月3个月的总和。“企业拿地的底气,来自经济形势的回暖。”业内人士如是称。
2月成交超去年一季度
记者从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上的公开数据上发现,据其最新统计,今年2月,我市总共供应了15块土地,其中有9块工业用地,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前3个月供应工业用地总和。根据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1~3月,我市总共向市场供应了7块工业用地,其中1月仅出让了一块150亩的地块,2月更是没有一宗工业用地成交。
记者查询发现,这9块工业用地中,不乏市内外的知名企业。力帆乘用车公司就在北部新区拿下了一块90多亩的工业用地,据力帆掌门尹明善介绍,这是其工厂的二期用地。而曾表示将斥重金2000万美金在渝北建厂的娃哈哈,其在重庆的下属企业重庆娃哈哈昌盛饮料公司,也在2月12号花了近4000万元人民币拿下了一块160多亩的地。
拿地“底气”源自经济回暖
相比去年同期,工业用地成交明显回暖,但记者发现,其实目前的地价,并不比去年低。
今年2月成交的9宗工业用地中,有5宗位于北部新区,两宗位于渝北,其余两宗则在北碚和江北。其中,北部新区的工业用地成交均价大多在每平方米三四百元,渝北的地价则在368元~585元/平方米不等。而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分析的2008年我市工业用地成交价格,去年渝北区工业用地成交均价为514元/平方米,北部新区为348元/平方米。
“企业拿地并非是为了‘抄底’,他们的底气来源于经济形势的回暖。”重庆大学房地产系副主任黄正军认为,去年的经济形势其实“逼退”了一些意欲扩大规模的企业,随着产业振兴规划等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企业也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底气”。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分析,在多项政策效应带动下,汽车市场开始回暖,今年2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80万辆,结束了自去年7月以来产销连续低于80万辆的低位徘徊局面。此外据市经委统计,在2月份,我市的用电也基本恢复正常,“这表明工业有底部企稳态势。”市经委人士称。
“保税港区”“两江新区”刺激
重庆土地市场
有望全面复苏
其实在土地市场并不算景气的去年,我市的工业地产已经是成交热点,工业用地成交297.71万平方米,较2007年增长318.97%,今年开年以来,市场相较去年同期“更上层楼”,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得益于去年年底成立的“保税港区”。在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对我市2008年土地市场的分析报告中,曾提到:“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沿海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转移,重庆筹建‘两江新区’,导致工业用地需求的明显增长……2008年年底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设立,将会更进一步刺激工业用地需求的增长。”
而在黄正军看来,在工业用地市场红火的背后,一些资金运转良好的开发商也开始再次入市拿地,“冰封”已久的土地市场,不久后将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