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四月,新兴的涟水县五港镇工业集中区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以自身骄人的成绩迎接了我们的到来。2008年,该镇的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开票销售收入8.9亿元,入库税金达2600万元,新增企业用工达2600人,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占整个财税收入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实现利税586万元,有效地发挥了拉动地方积极发展的龙头作用。
然而,作为苏北的偏远乡镇,五港2006年前财政收入仅仅三四百万元。短短的两年时间,涟水县五港镇的财政收入已达1481万元,比2006年翻了近两番。这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2006年6月份,五港镇工业集中区的开工建设。
大手笔绘出工业新图景
“要发展乡镇经济不能没有工业,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关键要有项目。”五港镇党委书记颜复的话代表了五港镇领导干部们的共识。2006年6月,为积极应对国家产业积极调整的大好机遇,五港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决策,促使了规划面积为7平方公里的镇工业集中区的落实开工,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涟水县五港镇的大手笔,更为突出地体现在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截至目前,五港镇通过政府投入、民间资本投入和招商引资三驾马车驱动,不断壮大工业集中区体量,基础设施投入已达6000多万元。其中新建桥梁3座,新铺道路2.6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区“六通一平”,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同步推进,花园式集中区已初具规模。走进工业集中区,片片相连的绿化带,条条宽广的马路,座座标准化的厂房,让人目不暇接。
目前,五港镇工业集中区已形成“一区两园”的工业格局,即北边以再生资源为主的循环经济创业园,南边以有色金属为主的新兴工业创业园。已引进项目28个,其中建成投产达效的有22个,在建的有6个,累计固定资产投入达2.9亿元。在建项目中,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分别为鑫达铜材、金山顺服饰和嘉禾木业。谈到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颜复更是激情豪迈,他说:“2010年,我们争取再引进规模项目15家,让工业集中区的各项指标再上新台阶。”
广招商引来发展新机遇
五港镇在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过程中,依靠市场化机制,重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力促两条腿走路,全力引进大项目。
优越的环境是五港镇招商创业的前提条件。为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港镇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客商来镇投资的有关规定》、《关于鼓励兴建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的优惠政策》、《关于鼓励扶持全镇干群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政策“洼地”和投资“磁场”,激活外来资本,整合了民间资本,参与集中区建设。
“315工程”的实施,是五港招商中的又一大创举。所谓“315工程”,即按照四有(有爱乡情结、有经济实力、有投资欲望、有创业激情)标准,从五港籍在外打工、创业人员中筛选出180人,其中30名由镇领导结对,50名由其他镇委镇干结对,100名由村组干部结对,实行“一对一,人盯人”,沟通信息,联络感情,鼓励支持他们创业。
为了突破五港镇地理位置的不便所带来的局限,五港镇领导经过研究,大力实行“以外引外”的招商模式,即通过外地客商来吸引外地客商,这就要求镇工业集中区要对已经引来的客商做好服务工作。三年来五港镇领导们千方百计地为工业集中区的客商们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赢得了客商们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此外,五港镇规定凡是已落户五港的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再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再延长两年,靠利益驱动和政策激励招引大项目。
青华车业丁老板是来自苏州的客商,他来到五港镇工业集中区后,镇领导积极帮他办理审批手续、招聘培训员工,他深受感动。当得知他的朋友孟老板打算投资高科技环保产品时,他在第一时间说服孟老板,把公司开进五港镇工业集中区。这样的例子,在五港工业集中区还有很多。
优服务激发生产新活力
面对区域位置的限制,五港镇党委、政府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最大的竞争力,他们认为,只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才能引来大项目。三年来,他们在招工培训、生产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为保证项目尽快实施达效,全力以赴抓服务,该镇成立专门的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落实强化五项制度,即:项目帮办问责制、手续代办负责制、项目建设序时制、项目建设限时制和现场会办制。这些措施的实行,进一步落实了项目责任,从项目引进日起,确定专人帮办,从立项、环评、注册,到土地、规划、施工、房产等一切手续,都有专人办理,力求从快从速,对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工程建设期为40天,1000万元项目2个月,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月,为企业缩短经营周期、抢占市场赢得了时间。
积极帮助企业招工,并负责技术培训,是五港镇工业集中区提高服务企业能力的典型实践。金山顺服饰有限公司成立时,镇领导积极活动,联合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在五港镇的培训点,招收附近几个乡镇的未就业女青年260余人进行服装加工对口培训,为金山顺服饰有限公司提供了熟练工,又解决了本地人口就业问题。
此外,镇领导班子还积极鼓励班子成员勇于为项目融资提供担保,为企业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镇工业集中区还专门成立了自主创业基金和奖励基金,镇财政安排10万元,给予进入集中区投资创业者银行贷款贴息补助。2008年下半年,该镇工业集中区的铜材出口生意受到金融危机强烈影响,镇领导不仅积极根据政策规定帮助有关方面享受退税支持,还主动帮助企业担保贷款,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优质的服务,温暖了企业经营者们的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创造的热情。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正在向2009年底,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