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珠三角数万间中小企业出口受阻,经营困难,正经受着一场生与死的洗礼。「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走出去寻找生的出路。」17日,正值广西凭祥友谊关工业园(广东)加工区举行奠基仪式前夕,中国商联会副会长、广东商联会会长巫开立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争取用5至7年的努力,将加工区建设成为「广货」进军东盟市场的桥头堡,广西重要的家电家具出口基地,中越边境经济合作的示范园区。
粤企投百亿广西建园区
长期致力於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巫开立会长对记者说,2005年8月,在广西广东商会成立庆典仪式上,时任广西自治区主席的陆兵会见他时,提出能否依靠商会的力量组织广东企业到广西建立广东工业园的问题。之后经过多次调研,双方提出了利用凭祥的边贸优势,组织以东盟为主要市场的珠三角企业在凭祥合作建立广东出口加工区的设想。
「加工区的建设应尽可能结合两广实际,」巫开立向记者解释,依照加工区的产业规划,加工区将设立家电和家具两大产业园区及配套服务中心。
根据规划,加工区总体规划用地1.2万亩,其中家电产业园用地4000亩,投资20亿元,家具产业园区规划用地6000亩,投资40亿元,配套服务中心规划用地2000亩,投资15亿元。总投资约在100亿元左右,预期效益总共实现工业产值155亿元,营业额约8亿元,可安排3至5万人就业。
产业集群转移拓东盟市场
为什麽要选择家电和家具产业呢?巫开立说,广东的家电过往都销往欧美市场,金融危机来了,欧美市场出口受阻,很多企业生存都很艰难;一个反倾销政策,搞得很多企业动不了,相对来讲,家电产业对东盟的国家还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样就可以调整和优化家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别是出口的市场结构。
选择家具行业主要是从原材料来考虑,那里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最便捷陆路通道,可以把整个东盟特别是东南亚的木材加以利用,广东全省每年家具业对木材的用量接近6000万立方米,而本省产量不到400万立方米,主要靠进口,在那里设厂贴近产地国,原材料丰富,就能保持家具产业的持续发展。
曾任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广东省经协办主任的巫开立对区域经济合作深有感触,「这麽多年我带了可能超过一万间企业到外地跑,但发觉一个现象,哪怕是一间很有实力的明星企业,如果他单独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脱离了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一般生存不了4年就会倒闭。」鉴於这种情况,工业园采取一个产业集群的方式,以一个基本能够运作的产业链整合着转移出去。巫开立说,只有进行整体转移,把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生产和生活设施统一起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宝地才能真正变成「福地」。
「二元投资」应对危机新模式
巫开立说:「现时正值经济危机,很多中小企业在转移的时候,面临着资金成本问题,中小企本身是小本经营,转移时再找土地,找到土地再投资建厂房,可能已经占去了其资金的相当部分;但不转移,在珠三角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十分困难,等於就地死亡。」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转移资金问题,广东商联会组建的项目公司采取「二元投资」的模式,先组织好工业地产商,按照总体规划投资兴建标准厂房,然后再由中小企业的生产商去租用或者购买厂房,这样就解决了中小企前期转移的费用。
工业区来按照「统建分用」的模式,按照入园企业情况总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和行政大楼,然后每个企业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去租用或者购买厂房与行政办公场所。
此外,园区还引进了「金融物流」,即引进实力强的金融物流企业在园区建立金融物流仓,与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现在,通过广东商联会、当地政府和项目公司的不断努力,园区目前600亩启动土地的建设资金和入园企业已全部落实。而据了解,这是两广战略协议签订之后,广东第一个以产业集群转移的形式向广西实施产业转移的,也是到目前为止,广东在外省投资的最大一个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