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新加坡合作的战略性标志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昨日(21日),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在知识城南起步区举行知识城安置区暨道路系统开工仪式,标志着知识城开发建设战役正式打响。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萝岗区委书记凌伟宪,星桥国际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代表等400人参加仪式。
开发区有望扩区30平方公里
据悉,备受瞩目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自今年6月30日奠基仪式以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的亲自倡导和大力推动下,粤新双方团队真诚、高效地合作,知识城项目建设高歌猛进、捷报频传,进入发展新阶段。
广州市成立了市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知识城开发建设的系列政策,批准设立了知识城管理委员会,并授予市一级管理权限。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合同正式签署。知识城项目有望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有望作为首期扩区范围纳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畴。
起步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知识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公示,正在修改完善;知识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环评报告通过广东省环保厅审查。起步区已出让三批共计11宗84.79公顷用地。全力推进首批33个项目签约项目落地,确定了奥飞动漫硅谷、中山大学国际健康医疗研究中心等首批开工建设的龙头项目。首个落地的金发科技碳纤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2000吨高性能PAN碳纤维,产值约100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新引进了勤上光电LED研发中心、万全集团华南总部等一批重量级项目。
安置区房屋实现产权自有化
据悉,知识城规划建设11个征地农民安置区,实行政府主导、先安置后拆迁、集中建设的模式。昨日破土动工的知识城中部农民安置区一期,是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今年相继启动的北、中、南三个安置区建设项目之一。中安置区(一期)建设项目选址于九龙镇棠下村,规划用地面积为31331平方米,容积率为2.2,总建筑面积为97672平方米,计划建设728套住宅。南安置区建设项目选址于九龙镇长庚村,规划用地面积为64082平方米,容积率为2.2,总建筑面积为210972平方米,计划建设1450套住宅。北安置区(一期)建设项目选址于九龙镇红卫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40037平方米,容积率为2.2,总建筑面积为128495平方米,计划建设907套住宅。
实现居住房屋产权化、财富化,是知识城农民安置区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广州乃至全国多数转制居民新村安置房都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产权不能交易。知识城安置区土地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划拨的形式实现房屋产权自有化,在过渡期结束后只需补齐相关土地款项即可实现自由买卖。
安置区设计致力居住与生活城市化,把城市文化引入乡村;居住环境社区化,借鉴新加坡经验,实行安置居民与外来居民按照3:7的比例混合居住;房屋管理物业化,由村社集体负责缴纳物业维修基金;房屋建筑绿色生态化,按照国家二星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全面推广太阳能利用、中水、光导、雨水收集与利用、“三网合一”、垃圾分类及真空垃圾收集等成熟的新型生态节能技术。小区生活配套一应俱全。设有社区公共配套服务楼、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老年人服务站点、社区居委会、卫生站、托儿所、银行、公交等配套,实行社区智能化管理,包括电子巡逻、火灾自动报警、停车场管理、水电煤气自动计费系统等。
“井”字形快速路网贯穿知识城
“路好地流金,路通财自来。”全面启动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主干路建设,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路网体系,以路网建设推动知识城开发,以路网建设推动项目引资,以路网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是知识城动工的开篇之作。
目前,知识城主要道路有九龙大道、九太公路、龙马路、佛秋公路和九龙工业园道路等,除九龙大道和九龙工业园道路外,大部分道路均为双向2车道的水泥路面。这次开工的道路系统是知识城市政道路的一期工程,包括“井”型快速骨架路网和内部主要路网。“井”型快速路是:知识大道西起白云区界,东至增城区界,双向8车道,全长约12公里;永九快速南起永龙隧道,北至新广从路,双向10车道,全长约18.8公里;钟太快速路西起白云区界,东至增城区界,双向8车道,全长约6.5公里;东部快速路南起广汕公路,北至北三环高速,双向10车道,全长15.8公里。“井”型快速路网南与广河高速联通,东与规划中的北三环高速相接,北与新广从、华南快速干线等相连,跨市交通及与广州市中心城区联络更为便捷。规划中,经知识城的轨道交通有地铁14号支线(钟落潭新和至知识城,长13.4公里)、地铁21号线(其中黄村至水西段原为地铁4号线,长12.9公里;21号线全线为黄村至荔城,长54.3公里)。
知识城组团内部路网充分吸取新加坡先进经验,采用“环+网格”结构形式,与“井”型快速路有机形成“引导型”整体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