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湖西CBD区域的国际大厦是写字楼的标杆,那么如今的园区,正在产生一座座新的楼宇标杆,其中发展最快的当数圆融时代广场的四幢写字楼: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韩国国民银行、三星火灾保险、上海银行、南昌银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等都纷纷进驻。
楼宇注脚金融发展,金融催热楼宇经济,两者互动发展,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大楼大厦也清晰地绘出了园区的金融产业发展的地图。
12月16日,上海银行苏州分行正式开业,该行的设立是上海银行继设立宁波、南京、杭州分行后,布局长三角的又一重要的“棋子”。而同样落户在圆融时代广场的南昌银行苏州分行也即将正式对外营业。南昌银行苏州分行为其在江苏省内的首家分行,未来该分行业务将覆盖华东地区,该行也是目前园区争取到的第一家将省内首家分行设在园区的银行。
算上之前已经进驻的民生的银行、韩国国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圆融时代广场写字楼已成为园区一个新的金融产业集聚区。
细心的人也许早已发现,圆融时代广场西侧主楼已在今年上半年矗立起了“SIFC”(苏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LOGO,而后“中国平安”、“上海银行”等LOGO也相继亮相,这些LOGO在展示企业形象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着园区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圆融时代广场的四幢写字楼就贴上了多个金融机构的“LOGO”。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园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园区楼宇经济、商务经济等都市型经济的发展。
说起楼宇经济,就不得不提到建成于1999年的国际大厦。2006年以前,国际大厦一直是园区管委会所在的行政大楼。 2006年,国际大厦转型为现代化高档写字楼以后,很快就成为了园区最能赚钱的一栋楼。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国际大厦营业收入总额超20亿元,入库税收超亿元。
国际大厦平均每平方米办公面积就创造了近7万元的营业收入,仅一栋楼的产出就相当于一个规模型工业企业。而如今,金融机构与自建的办公大楼一同进驻园区已成为一个“惯例”,招商银行大厦、江苏银行大厦、苏州商业银行大厦、交通银行、东吴证券总部大楼、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随着一幢幢金融类楼宇的进驻,它们也在园区的版图上清晰的描绘着园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地图。
目前,园区正在以高标准、高要求、高速度推进环金鸡湖CBD等重点功能区域开发,特别是加快东方之门、环球188、恒宇国际中心以及九龙仓、新鸿基等项目,力争在三年内建成10幢以上总部经济写字楼,50幢左右的高层和超高层商务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