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增速8%以上,这可能是今年上海经济增速的门槛,将低于史上“九五”至“十一五”开局年的增速。在东部省市经济增速集体回落的背景下,上半年上海GDP增长8.4%,在全国仅高于北京。
如何看待上海经济增速回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周波说,这既是传统增长模式积累矛盾的反映,也是主动调整转型过程的伴随现象,“可以判断,上海已率先进入了经济转型调整期。”
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受制于土地、环境等资源压力,上海全力推进“创新驱动”,逐渐摆脱过度倚重投资驱动。突出表现是,今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自199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前8个月同比下降4.2%。由于执行严格限购政策,房地产开发投资整体回落,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三产占比从2005年的14.6%降至8%以下。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主任黄融说,房地产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比重下降,是转型发展的成效。目前,上海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其在住宅投资中的占比已逾30%。
这是转型升级使然。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从年初的14%回落到8.7%,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却同比增长16.9%,比全市工业增速高4.3个百分点。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指出,“要冷静看待增速放缓这一现象,关键是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问题”。上海从“十一五”以来一系列调结构措施客观上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已淘汰落后产能2873个,主动“割舍”产值1004亿元。今年调整的重点项目就达34项。
上海市北高新园区是“转型上海”的一个缩影。这个地处上海闸北区的传统老工业区,如今30多家地区总部型企业纷至,全国唯一的“基础软件产业基地”和上海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落户,今年前7个月园区税收增长33%。区委书记方惠萍表示,依靠创新要素驱动园区升级,大大拓展了市场空间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实力。
转型开辟新天地。正是在结构调整中,“上海制造”向高端跃升。新能源成倍增长,云计算、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上半年产值增幅均超20%;工业能耗、水耗及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王坚认为,如果说质量是金,效率是银,速度是铜,只有因时应势合理调处三者关系,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合金。让质量在发展中领跑,就是锻造“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