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滨海工业园在经济发展“飞奔前行”的快车道上,不断提档加速,先后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苏省流体装备特色产业园”称号。进入2010年,滨海工业园的发展真可谓大手笔描绘出大主题,全年共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2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入库税收3.6亿元,同比增长44.6%;协议进区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项目的体量与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新注册外资项目3个,外资实际到账1300万美元。去年在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上升2个 位次,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上升5个位次。
面对发展“加速期”的喜人变化,滨海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程熙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却十分低调,她说:“滨海工业园的发展,需要规划更高的目标,制订更强的措施,迈出更大的步伐。“十二五”能否更上一层楼,开局之年至关重要。”在谈及“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具体工作思路,她告诉我们将着力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从而推进园区开局之年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主攻招大引强,有力提升产业层次
再掀特色产业招商引资新高潮,密集组织开展招商活动,确保宣达集团阀门和压力容器加工、台商林总金属线材加工等重大项目在一季度签约。转变招商方式,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目光聚焦到世界500强企业、选调精干力量,调整充实招商队伍,狠抓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进出机制,推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让强势人才主攻引资主阵地。加快组建外资招商分局,重点加大对日韩港台项目的招引力度,力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采取多元化招商模式,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完善招商网络和招商代理制,加大产业招商、文化招商、以商引商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招商,从而提升园区整体招商水平。争取年内在浙江、苏南等资本密集区举办2―3次规模较大的投资说明会;叫响“全国最佳泵阀产业特色园区”品牌,继续组织好第三届泵阀展销会;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洽谈活动,不断扩大园区对外影响力。
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切实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日查周报、召开专题分析会等形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力促项目早竣工、早达产。对少数项目实施限期达标参观,达不到要求,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对2010年签约项目进行回头望,逐个梳理,逐个落实,确保签约项目落地率达70%以上,特别是对已签约但尚未动工的项目,将逐家过堂、逐一分析,对症下药。强化督促服务。实行领导干部挂钩重点项目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督促项目业主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继续完善和推进以“三服务”为主的各项为企服务工作,真正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企业提速增效。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年内确保亚核铸锻、宏东热电、新中橡机械、博威铸业、威尔泰仪表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睿智电子、诺森机械、远达泵阀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对少数无力履行合同、土地闲置或长期未发挥效益的项目,坚决“腾笼换鸟”。
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侧重招引现代泵阀机械、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拓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走集约型、科技型发展之路。重点加快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减少综合能耗,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专门拿出资金,奖励技改扩能、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的企业。引导企业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各项专利,在重点骨干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招才引智”工作,逐步形成政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建设。
全面构建投资载体,不断创优发展环境
科学合理规划。加快编制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逐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等相互衔接的综合规划体系。加大基础投入,完成世纪大道三期、明达北路二期、二坎路工程,启动人民北路S327至世纪大道段建设;完成幸福北路、世纪大道河道开挖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水系贯通;适时启动S327复道、纬五路建设以及北区动力流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世纪大道三期、瓯北路西延、明达北路等五条道路绿化工程;加快南区安置小区和程庄安置小区建设。推进重要载体建设。积极打造项目服务平台,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确保创业大厦、人才公寓年底前建成;确保都市工业园年底前投入运行,有效承载中小产业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