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与江苏合力打造的江海产业经济园总体规划方案在南京举行首次专家咨询会。
两地共建产业园的设想始于2010年初,参与方分别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江苏省沿海办(参与实体是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和启东市政府。
根据江苏不久前出台的《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江海产业园被定义为苏沪合作共建的示范园区,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流的“产城融合发展新区”。
据江苏省沿海办消息,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总体规划方案将时间轴线跨到了“十四五”期间,两地联手开发总计约39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54%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需要填海新增。2011年10月,填海造地工程将正式启动。
承接产业转移
“主要考虑的是上海的产业转移。”启东市发改委一位负责江海产业园事宜的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江海产业园为沪苏共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主要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
根据规划,江海产业园北部为新兴产业片区,南部则定位为汽车产业片区,同时规划了新能源工程、信息通信工程、海洋医药工程、海洋装备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6大支撑产业。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江海产业园的规划,为上海创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装备、化工、电力、钢铁等各大产业将沿着这条新经济带实现更合理布局。“长三角经济发展不均衡受多种因素制约,启东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些劣势,这将改变长三角经济的结构和布局。”
上海产业向苏南转移由来已久。2008年9月,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第一次走出上海建园区。在上海外高桥入驻启东的同时,连接上海崇明岛和江苏启东市的崇启长江大桥也开始建设。
启东市委书记孙建华认为,伴随着沪崇启大通道的全面贯通,江苏沿海地区特别是南通与上海的区域同城效应日趋凸显,启东市不但快速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更成为强力助推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北移的核心支点,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北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接轨大上海”
业内人士认为,从区位上看,位于启东的江海产业园,实际上是江苏在上海北部地区的一次主动对接。算上接壤的苏州、昆山地区,江苏对上海形成了“合围”之势。事实上,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上海,是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重要战略思想。
有区域经济学者认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实力雄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于宁、沪、杭、甬的沿线交通地带,上海与江苏的对接一直存在障碍。
“江苏的城市大部分以接轨大上海为经济发展口号,谁能和上海联系密切,谁的经济就能先发展起来。”上述区域经济学者表示,启东市不但抢得了先机,更是成为了整个苏中、苏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发展支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融入上海经济圈对苏南房地产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利好即是地价的升值。他认为,原来浙江靠上海更近,现在,苏南和上海无缝对接后,上海的辐射将会分流到苏南,整个上海北部区域和江苏都可以联动。如果能够利用好上海的金融、航运、贸易、资金等优势,江苏的土地升值可期。
显然,江苏对对接上海经济圈带来的利好分外重视。为了让江海产业园成为沪苏合作的新突破,江苏方面还计划将其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同时,该产业园也纳入了上海的规划。
资料显示,江海产业园开发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其中有54%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需要填海新增。
当前,江海产业园取得土地证的面积已达666公顷,占到现有用地的68%。2011年10月,填海造地工程将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