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3月4日讯(记者李治国)春节过后上班不到两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负责人严振飞的手机几乎成了热线,致电询问和表达合作意向的电话络绎不绝,正在洽谈并有望签约的众多项目中,不乏像韩国现代、澳大利亚嘉民物流这样的世界著名企业。一问究竟,原来对方看重的不仅是上海市级工业园区的这块“金字招牌”,更看重的是通过盘活土地存量带来的高效服务。
事实上,最近两年,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朱泾工业园区和上海其他园区一样,也面临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双重压力。为此,朱泾工业园区管委会不仅从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上下功夫,还在盘活土地存量上动足了脑筋,发起了土地“二次开发”大会战。“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进展的情况下,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将新引进的项目‘落到’闲置土地上,既有效缓解了土地指标紧张的矛盾,又为新项目快速落地争取了时间,一举两得。”朱泾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吕国强一语道破此中玄机。
不久前,上海一电集团就从中尝到了甜头。位于朱泾工业园区B区的一家不锈钢生产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资金链发生问题,拿到土地迟迟无法开工。而此时,一电集团也正在为寻找合适的地方“上马”与电网配套的高低压电器设备而犯愁。朱泾工业园区管委会主动接洽以后,最终在金山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盘活了这块“撂荒”多年的土地。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投产后预计可为工业园区创造产值超过3亿元。
不仅“二次开发”大会战打得热闹,同时进行的产业转型扶持攻坚战也进展颇丰。朱泾工业园区一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正在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型。上海航峰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从入住朱泾工业园区以来,一直以生产传统彩钢板设备为主,年产值和利润率始终徘徊在“不上不下”的水平,企业打算转型发展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因为缺乏政策支持等原因迟迟未能有所动作。听说朱泾工业园区推出产业转型扶持计划,企业经过慎重研究,投资1500多万元引进易拉罐涂层铝板生产线,在较短时间内办理完各种手续并投入生产,今年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相比此前至少提高5倍以上。
截至目前,朱泾工业园区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已盘活土地497亩,签约落户项目5个,盘活闲置厂房10家,总面积5.12万平方米,达纲后可望实现产值23亿元。“通过项目引进、盘活存量、转型升级等多管齐下,我们较好地克服了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有信心在今年实现产值税收的快速增长。”朱泾镇镇长施文权表示。